返回 诡三国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3243章 政入万山围子里[2/2页]

记住本站地址:【新/书/网】https://m.xinbooks.org/全网最快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简单来说,现在这些人之中,很多都是一些跟风者。他们有正直而朴素的情感,但是还没有冷静的思维能力,可以分辨真假是非。

    这和刑?上一次不一样,上次基本上都是闹事的。

    所以,事情忽然就闹大了。

    王象头上冒汗,我去找使君请示一二……

    巡检队率点头,快去,快去!这要是拖下去,迟早出乱子!

    当然,之前刑?抓人的时候,或许就有准备激化矛盾的意思,毕竟长痛不如短痛,在还有能力控制的时候将矛盾引发出来,显然会比等到无法控制的时候才去解决更好一些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挤破脓疮,必然就会有阵痛,流血,损失。

    刑?站出来,充当了砍在前面的第一把刀,去除了表面的浮沫,挖开了脓疮的表皮,但是没想到,最先出事的不是被抓到了牢狱里面的那些士族子弟,而是郑玄。

    郑玄去世的消息传出,引起士族圈子里一片哗然。

    封建王朝期间,统治阶级以什么人的利益为重,会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。

    上古时期,巫和王相争。

    纣王输了,周王赢了。

    巫只能是远走他乡。

    周王八百年,孕育了诸侯。

    诸侯相争,成为了秦汉,旧贵族死去,新世家站起来。

    斐潜想要打断这个世家成为门阀,进而变成垄断的局面,触碰最多的,自然就是这些世家的利益。

    就像是百医馆。

    仅有百姓,是闹腾不太起来的。

    普通百姓生病了,大多数都是挨着忍着,只有实在是忍不了了,才会去百医馆碰运气。没错,碰运气,运气好的,能救回来,运气不好,就是死期。而且这些百姓也大都清楚自己的状况,也不会像是后世那么不讲理要闹事,但是总有个别人会脑袋进水,会被利诱,会被鼓动……

    从上古时期就是如此,有个周公一鼓动,呜哇呜啊的就冲啊,后来有个刘二流子也一鼓动,啊啊哦哦的也冲啊,再后来有个弟子喊水啊……咳咳,喊百医馆啊,也就一群人跟着啊啊啊啊的喊着。很多士族子弟真的是脑袋直直的,没去想这个百医馆是和斐潜的制度有什么联系,更多的依旧习惯认为医工就是连经书都读不好,只能转职去搞这些草药,因此比他们要更低一级……

    严格说起来,郑玄的死和百医馆闹事没有什么关联。

    郑玄年龄大了,脑溢血这种问题,本身就不好处理。华佗误打误撞,放出了一些脑部的淤血,但是无法类似于后世一样打通血管,甚至是重建血管,所以郑玄一直都无法康复。

    当然,这放在汉代,已经可以算是神迹了。

    毕竟没有任何的检测仪器,就凭着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手段,华佗能判断出是在脑部血管拥堵,并且大胆开刀放血,已经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能力,并且也展现出了华佗在人体认知和外科医术上的高超造诣。

    可即便如此,在士族子弟眼中,医师依旧是工的类别……

    斐潜在百医馆之中,将医师从学徒到医工,再到医师大医师,类似于工匠的大匠师一样,特意的给与师的称谓,但是沉淀在心中观念的转变,并不是一时之间的称呼就能扭转的。

    原本这些医工,是为谁服务的?

    那么在百医馆开设之后,在斐潜的理念指引下,这些医师开始面向底层的百姓进行大范围治疗的时候,这些士族世家是开心还是不开心?而掌握了评论权的世家士族子弟,是会默默的看着,还是逮住个机会就跳出来装模装样的为民发声?

    大汉底层的民众因为缺乏知识系统,也就自然没有多少逻辑思维能力,脑子里面能装的东西并不多,导致有很多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单独的,难以前后联系,见风就是雨,听着谁说什么都觉得有道理,甚少去追寻背后的关联性和逻辑性。

    韦氏抓住了贪腐和下三路,这两个民众最感兴趣的要点,顿时就引爆了百医馆。

    那些士族子弟,未必不知道百医馆是冤枉的,但是他们并不在乎真相,而更喜欢控制舆论,达成他们想要的目的,获得更多的权柄。

    为了达成这般的目的,他们会汇集起来,即便是没有事先的演练和安排,也会相互遮盖掩护,并且达成默契的配合……

    就像是后世的公蜘。

    蜘蛛网上,挂的都是利益,圈子都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圈子,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。

    不管是否认还是承认,这玩意都是长期存在的。

    除非是哪一天人类没有了远近亲疏之分的情感,否则多多少少都会有的。

    长安是大汉唯一一个不设防的城池,旧有的城墙完全无法容纳长安的居民,所以长安城实际上是要比城墙限定的范围要大很多的,这就导致了在防御上的困难。

    大汉原本的京都雒阳也同样是如此。

    城墙就是宫墙,倒也不算是多错。

    结果就导致了一旦被敌军突破外围,侵入到了长安雒阳这样的大城市之下的时候,城墙的防御不足,不能完全护卫住所有的城中居民。

    因此斐潜提出了御敌于外的整体战术,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周边的关隘上。

    这和斐潜整体的治国理政的大战略,是一致的。

    可毕竟是新的治国之策,即便是庞统荀攸,也是要渐渐学习和适应的,更不用说这些普通士族子弟了,因此反反复复的波动,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。

第3243章 政入万山围子里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