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历史直播: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266章 杨义臣·虞世基[1/2页]

记住本站地址:【新/书/网】https://m.xinbooks.org/全网最快VIP章节免费阅读!

    “杨义臣也是一时名将了,只可惜遇到了杨广这么个君主。”朱棣看过杨义臣的生平记述,了解杨义臣的征战生涯。

    在隋朝后期及末期的那种混乱局面中,杨义臣确实是隋朝的关键将领之一。

    杨义臣出身将门,又颇受杨坚看重,自幼学习兵书谋略,而在他的征战生涯中,除了早期的对突厥作战以及镇压杨广登基时的汉王杨谅反叛、征战高句丽与吐谷浑外,就是中后期的镇压各路起义军。

    张须陀在河南、山东一带带兵游弋,压制这一片区域的反隋势力,给隋朝大致制造出了一定的安宁状态;而杨义臣就是在河北一带不断作战,先后镇压张金称、高士达、格谦等人。

    虽然在此过程中,窦建德得以逃脱,但在一段时间内,他确实没能拥有如何强大的力量、也没能再度对河北一带的情况造成太大影响——因为杨义臣还在。

    理论上讲,哪怕隋朝灭亡的趋势不可扭转,但如果皇帝能够妥善任用杨义臣这样的将领,并且布置好计划,那隋朝的统治或许还可以再拖延一二;当然,杨义臣或许也能有一个配得上他身份的、符合他内心追求的结局。

    比如,类似于张须陀的战死沙场。

    虽然战死沙场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代表着己方的战败,但这种结局起码算得上一个武将的结局。

    而杨义臣可惜就可惜在这一点上。

    他碰上了杨广,而杨广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。

    杨义臣在压制了河北地区一段时间后,杨广收到了他的战况和当地情况汇报,杨义臣确实写的明明白白符合实际,但耐不住杨广本人并不想要看到这些事实,也耐不住朝中有些官员到底更乐于揣摩上意而非关注苍生——

    时任内史侍郎的虞世基负责给杨广呈送奏文,作为天子近臣,他非常清楚杨广的喜恶,于是当杨义臣这样的奏报递交上来时,他就会掩饰实情,向杨广给出一个艺术化汇报,包括但不限于“盗贼不过小股势力”“陛下无需担忧”“地方上已经把他们清剿大半,很快就能剿灭”……

    而杨广——朱棣个人觉得他其实不是不知道里面有问题,但是他愿意相信,所以相信——他相信了虞世基的话,真的觉得河北一带的起义不算回事儿。

    直到收到了杨义臣报喜的捷报:他成功收降了数十万叛军!

    这种捷报,虞世基倒是没有再进行艺术化改造,杨广本人也亲自看了捷报,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:“我竟然没有听说过盗贼能有这样的气候?他们发展得竟如此之快?杨义臣竟然能够降贼如此之多?”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,虞世基一方面为了自保、不被杨广追究之前的行为,一方面还是在揣摩杨广心意、知道他本质上还是不愿意听见这样的消息——以上,还是朱棣的推测,但他觉得这种推测绝对没有任何问题——

    虞世基就回答了杨广的疑问,前半段,依旧是老调重弹,“小股势力”“不成气候”“无需担忧”,后半段就是他更进一步地揣摩杨广心意了:“杨义臣差不多剿灭了盗贼,可如今他身在京城之外,长期握有重兵,这……这很不合适,不得不防啊!”

    虞世基这话简直是说到了杨广的心坎里。

    ——朱棣私以为,杨广其实也正在等人给他递出这么一个台阶。

    当即,杨广下令召回杨义臣,同时遣散士兵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杨义臣不得不回京,但从收到命令的那一刻起,他就悲愤抑郁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,朱棣很能理解——毕竟登基之前,他当年也是在北方领兵作战的;要是他打得好好的,同时敌人其实还没有彻底清除、随时有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,结果就被朝廷卸了兵权解散军队,本人还得回京……

    他也得发疯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不由再次叹息:“杨义臣确实是运气有些差啊。”

    虽然回朝之后,杨义臣升官,后来还当了礼部尚书,但这到底不一样,没多久他就死于任上。

    而河北那块儿,果不其然,窦建德飞快地收拢了高士达和张金称的余部,并且再度发展兴盛起来。

第266章 杨义臣·虞世基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